首页 > 招融平台 > 正文
成都经开区:奋力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
 来源: 日期:2024-5-7 11:24:47 

位于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西侧的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2000年获批为国家级经开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经开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正向着高质量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行。

聚力建圈强链 夯实区域产业新优势

成都经开区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长期以来,成都经开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产业兴区、制造强区,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做强汽车主干支撑。作为全省全市制造业大区和工业化主阵地,成都经开区坚持“存增并进、整零并重”,做优做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集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整车制造企业10家,关键零部件企业5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67家,上市公司57家,打造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等全链条产业生态,2023年实现整车产量82.5万辆,汽车产业产值1320亿元。加快汽车产业“新三化”转型,导入极氪、普拉多混动、沃尔沃纯电等6款新能源车型,建成投用中德智能网联基地,引进德赛西威等重大项目10个,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促进产业多元共兴。立足现有基础,放大特色优势,近年来成都经开区以“建圈强链”为抓手,坚持外引内培,在汽车产业外再造千亿级产业新支撑。依托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发挥航天七院等链主企业优势打造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园,培育美奢睿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2023年绿色环保、航天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实现产值452.3亿元。依托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园区建设,延伸发展总部研发、软件信息、低碳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67家。

深化数实融合发展。成都经开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抓手,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创新打造工业经济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建立数字化转型“头雁”培育库,累计培育国家、省、市试点示范项目45个,领吉汽车获评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出台“互联网+制造业”转型专项政策,推行“以主促链”数字化转型模式,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数智运营园区试点示范项目。

着力创新引领 培育区域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成都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发展动能。

夯实创新主体支撑。成都经开区支持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和主体,打造高能级研发创新联合体,加大关键“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支持力度,经开区内航天系企业填补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贮箱商业化配套空白;铂热电阻温度计、高频声波滤波器分别实现了进口替代、国产芯片替代。经开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90家、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6家。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兴,则产业兴;平台强,则产业强。成都经开区近年来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建成清华大学启迪之星、同济大学同创谷、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成都大学CC空间等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现有双创载体15家,在孵企业突破700个;依托创新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火炬成都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和四川省双创示范基地。

突出创新生态保障。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成都经开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攻坚行动;打造“创驿直通车”科技金融品牌,围绕创新信贷产品、股权融资、投贷联动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   

倾力搭建平台 激发开放发展新活力

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成都经开区充分发挥产业、贸易有机融合的平台作用,以敞开的怀抱、开放的姿态、创新的举措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强更高水平、更大范围产业开放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对外开放发展活力。一个个令人称道的奇迹,因开放而生……

强化开放平台建设。成都经开区高质量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四川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开放平台,以及成都中法生态园、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国别合作园区,先后承接省级管理权限38条,复制推广先进经验13条,汽车产业产教融合、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3条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获全省推广。

提升口岸通关能效。成都公路口岸设立四川国际公路运输集拼基地和城厢中心站龙泉无轨站,缩短集装箱提箱、还箱服务和物流时间,降低空箱运输成本。推广“单一窗口”,推行“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进一步简化企业通关流程,提高通关便利度。属地海关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长分别比2017年压缩73.3%、89.8%。

拓展国际物流通道。成都经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整合“驿陆通”公路货运班车、中欧铁路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资源,推动“公铁海”联运,积极拓展区域东向、南向、西向、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助力企业拓展东南亚、中亚和欧洲市场。(来源:国际商报 白舒婕)


收藏本页

版权所有 国商联盟京ICP备13030816号 Powered by 国商联盟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