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商学院 > 正文
以茶为业 助农兴村:四川省凤鸣茶业有限公司“万企兴万村”
 来源: 日期:2024-6-4 15:10:25 

基本情况







四川省凤鸣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鸣茶业”)位于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公司原名筠连县巡司镇银星茶厂,茶厂始建于1961年。2002年开始使用机械化代替手工生产名茶,年产优质茶250余吨,是筠连县最早生产茗茶的企业之一。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茶科所、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机构为技术依托,研发的“凤鸣—雀舌绿茶、凤鸣—至尊筠连红茶、凤鸣—珍品筠连红茶”等产品,在一系列名茶评比中获得殊荣。产品畅销四川、广西、山东、福建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银星村位于筠连县东南方向,地处乌蒙山片区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北纬28度黄金产茶带,拥有集气候、水源、土壤“三位一体”的天然生态环境,全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现有茶园2.2万亩,年产干茶3000余吨,农业总产值4.2亿元,先后两次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6.4学院1.png




总体情况







四川红茶看宜宾,川红故里在筠连。凤鸣茶业坚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探索村企共同富裕新机制。凤鸣茶业以银星村为依托,坚持“二产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工作思路,整合利用好产业优势、茶叶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资源,聚力破解茶产业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综合产值收入低等问题,综合分析谋出路、创新模式助发展、建立机制促效能,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茶产业改革区域样板。公司坚持走“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形式,无偿为茶农提供种、管、采技术指导,带动当地1800余户茶农发展茶产业。2023年,通过村企利益联结机制,银星村集体经济收入约500万元。




主要经验做法



6.4学院2.png




一是夯实茶产业基础,“三产联动”延伸价值链

凤鸣茶业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无偿为茶农提供种、管、采技术指导,茶园基地已覆盖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和平村及武德鱼池村、石泉村等十多个村,带动1800余户茶农发展茶产业。与银星村党总支建立“党支部+公司+微产业园+茶农”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与村民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申报党建金融贷款100万元用于茶园和厂房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品牌引领、提质扩能,着力推动“川红工夫”茶品牌焕发新活力。立足首批省级茶叶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推动并促成乡村振兴示范区、特色小镇等专项资金落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猪—沼—茶”种养循环系统等建设,打造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区1.8万亩。

二是创新茶科技引领,“质效双增”提升竞争力

推动银星村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宜宾学院(川茶学院)、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专家工作站,建设茶叶品比园,开展本地茶树品种产品研发,研制红茶加工标准,强化川红工夫·筠连红茶的核心支撑。同时,企业采用新技术,打造集气象、土壤、温度、湿度、虫情监测和喷灌滴灌、茶园监控、茶叶加工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茶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可追溯系统,严格茶叶质量管控,并进一步规范技术培训,开展“筠州茶匠”劳务品牌培训、茶艺比赛培训等5000余人次,重点就种植、加工、销售、茶艺、茶文化等进行培训,让“茶农”转化成为会种植、懂技术、擅经营的“茶匠”。

三是突出茶文化赋能,“以文彰农”扩大影响力

企业利用银星村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契机,推进川红特色小镇、茶文化主题公园等茶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立足川红故里核心区和主产区优势,深度挖掘川红工夫文化、筠连红茶文化、茶艺文化等茶文化资源,加强川红工夫制艺、筠连红茶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大力讲好茶故事、传播茶文化,年接待茶文化旅游达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000万元。企业到西安、衡水、成都、宜宾等地开设红茶文化体验店,开展川红工夫、筠连红茶等品牌宣传,持续提升川红品牌知名度。目前,在凤鸣茶业等龙头企业引领下,银星村的茶产业规模效益已凸显,村民收益持续显著增加,已走上振兴致富的新路子。

(来源:宜宾市筠连县工商联 胡方芮)


收藏本页

版权所有 国商联盟京ICP备13030816号 Powered by 国商联盟 ©2008-2023